想不到刘瑾小小年纪,便已经很有想法,刘志心中高兴,却不露声色地继续试探。
“我尝读史书,无论是一名顾命大臣,还是数名顾命大臣,其实结果都差不多,只会促生野心膨胀。
所以我认为,不能直接交给大臣或者宗室来接管,而要交给某几个机构联合执政。”
果然不愧是他看好的接班人,想法居然与他不谋而合,看来这与他曾经灌输的各种思想,不无关系。
“我曾听闻一种议会制度,倒与你的想法有些契合。”
接着刘志便将二元君主制的核心内容,向刘瑾详细地解说了一遍。
刘瑾的目光越来越明亮,“父亲这个想法,真是妙不可言,乍听起来与罗马国的制度很有些相似,仔细听来却又不尽然。”
由于古罗马与大汉之间来往频繁,所以大汉这边对他们的国家制度,也十分了解。
实际上大部分的汉人都对古罗马制度不屑一顾,认为过于自由散漫,而且对于元首的限制太多,不符合封建思想的主旨。
二元君主制则完美解决了这个缺点,所以更让人容易接受。
当年刘志初亲政之时,事事亲力亲为,没日没夜的泡在中德殿,感觉永远都处理不完政务一般。
时间长了他才发现,并不是一个事无巨细都揽在手里的皇帝,才是个好皇帝。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而且一个人的思想难免会偏颇,全部都由自己处理的话,就无法做到公平公正。
明朝的朱元璋,刚开始设立了丞相之职,权力很大,只需要向皇帝一人负责。
到后来因为丞相的权力过于庞大,甚至影响到了皇权,所以他一怒之下,反其道而行之。
取消了内阁和三省制,让六部直接向自己负责,结果又把自己累得够呛。
刘志亲政以后,也曾经走过他的老路,但事实证明这样是行不通的。
虽然后来他逐步放权,不再事必躬亲,但制度上仍然有很大的漏洞,完全靠着自己个人的威望在维系。
一旦自己出现意外,所有的制度都将崩溃。
历史上其实也有无数的英明皇帝,意识到了这个症结所在,但由于思想上的局限性,都没能想出妥善的解决之道。
可他一个现代人,见多识广,如果还像他们一样无能为力的话,那也太窝囊废了。
父子两个就二元君主制的观念达成了统一,又就一些细节进行了商议和讨论。
自从刘瑾被确立为皇太子以后,这还是他们之间关系最亲密的时候了。
按照刘志的计划,等到刘瑾十八岁就可以亲政了,在那之前必须要把二元君主制的改革彻底完成。
然后以禅让的方式,将政权平稳过渡给儿子,而他自己将做一个逍遥太上皇。
毕竟他的身体做过开颅手术,元气大伤,他很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以后,大脑会萎缩,变得糊涂起来。
到时候还不知道自己会干出什么昏庸蠢笨的事情,所以他必须在自己头脑清醒的时候,将这种可能性完全掐灭掉。
历史上许多寿命比较长的皇帝,都会出现前期英明神武,后期昏庸不堪的现象,想来都是因为老糊涂了吧。
所以对于一个皇帝来说,寿命悠久却又一直不退休,对于国家来说完全就是个灾难。
对了,这一点要不要也写入制度里面?当一个皇帝到了六十五岁以后,或者因为疾病导致身体不佳,便应该启动禅让制度。
只是他愿意激流勇退,舍得放弃这至高无上的权力,但他的子孙后代,又能做到吗?
这一点谁也不敢保证,但又无法启动强制禅让,因为那样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,到时候煽动太子夺权。
看来要完美解决,还需要另外想办法。
父子二人商谈了半天,达成了初步共识,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刘志又分别将袁盱和陈蕃、李膺、王畅等大臣召入宫中长谈。
逐渐取得了这几位重要臣子们的支持,至于翰林苑的胡广,此人没什么政治立场,基本上人云亦云,因此他的意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末世:开局赠送物资,获百倍补偿 她马甲还没掉完,全球都轰动了 最强家主 诡道龙皇 海贼:地下世界的无冕之皇 这个明星有大病 这个法宝店的店主超凶 魔兽:我的血条有点长 武道纪元:从做俯卧撑开始无敌 凤翎烬 导演,请自重 巨神界 超级虫洞 妖夫难逃:美艳郡主燃爆全京城 菩心境海 紫府神王 哦豁!咸鱼小乖乖崩了炮灰剧本 误惹新妻99天 大千世界:我的聊天群有亿点强 我的狐仙大小姐